<span id="hzrl7"><video id="hzrl7"><span id="hzrl7"></span></video></span>
<th id="hzrl7"><noframes id="hzrl7"><th id="hzrl7"></th><th id="hzrl7"></th>
<span id="hzrl7"><noframes id="hzrl7"><span id="hzrl7"></span>
<span id="hzrl7"><video id="hzrl7"></video></span>
<th id="hzrl7"><noframes id="hzrl7"><th id="hzrl7"></th><th id="hzrl7"></th>
<span id="hzrl7"><noframes id="hzrl7">
<th id="hzrl7"></th><span id="hzrl7"><noframes id="hzrl7">
 
歡迎訪問灃達投資官網!

新聞動態 News

2021熱點行業投資前景-碳中和
來源: | 作者:proac1779 | 發布時間: 2021-06-17 | 505 次瀏覽 | 分享到:

碳中和是國際長期趨勢。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41.69億噸,相較于1969年的112.078億噸上漲了約2倍。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引起了全球氣候變暖,進而引發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威脅整個人類生存發展的問題。南北極極寒地區已經出現了20左右的高溫,目前南北極的冰蓋融化速度已經超上世紀90年代的6倍。1997年倫敦未來森林公司的商業策劃中首次提出碳中和的概念,后被社會廣泛接受。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而碳達峰是指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然后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歐盟早在2007年,便提出了20-20-20目標,碳排量自2007年逐漸下降。截至2019年歐盟的碳排量為33.3億噸,相較于2007年的42.26億噸減少了21%。

作為世界上碳排量最大的國家,我國在2019年碳排放量98.26億噸,占世界總排放量的28.8%。我國給出的碳中和時間表也非常明確:到2030年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6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需要說明的是,歐盟1979年碳達峰,美國2005年達峰,各自有71年和45年的時間從峰值走向凈零排放。中國這樣一個30達峰、60中和的時間表意味著,未來四十年的碳中和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尤其是將會面臨比歐、美陡峭得多的中和斜率。由于碳中和目標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按照之前按部就班地推進碳減排是遠遠不夠的,未來需要提高和統一認識,以更大的決心與毅力,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去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碳中和目標提出后,勢必會將通過目標任務分解和細化到各地,地方政府就成為能否實現目標的關鍵所在和必要條件。2060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將倒逼我國能源轉型的加速,一方面在傳統能耗產業行業多措并舉,短中期內切實降低碳排,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對綠色、低碳技術的大規模研發、應用和推廣,逐步擺脫對化石燃料、燃煤電廠的依賴,實現社會經濟發展模式、能源結構的重大變革。這將會在多個產業、行業領域掀起巨浪,帶來中、長期的行業變革,創造相應的投資機會。

鋼鐵行業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業行業。根據世界綠色建筑委員會發布的《2018 Global ABC Report》以及IEA數據,鋼鐵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總量高達10.1%。從國內碳排放量分部門來看,2017年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8.04%左右,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業行業。我國鋼鐵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進步,在噸鋼耗能與碳排放量上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當前我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一半以上,巨大的粗鋼產量造成了全行業碳排放總量較大。2021126日,工信部表示鋼鐵壓減產量是我國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工信部將逐步建立約束機制,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的下降。當前鋼鐵產量同比依然保持高增長態勢,距離鋼鐵產量同比下降距離較遠,因此我們預期2021年鋼鐵行業將迎來更為嚴厲的供給壓制。目前具體壓縮的產量數字仍未公布,但在前期供給側改革經驗積累下,預期今年產量壓縮落地節奏更快。

電解鋁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費以火電為主,碳中和背景下,火電鋁廠弱化成趨勢,水電鋁廠或將得到發展。再生鋁或許成碳中和背景下的最大贏家:利用再生鋁生產,噸碳排放僅0.21噸二氧化碳,大幅低于原鋁,再生鋁降耗優勢明顯。碳中和背景下,利用再生鋁生產對于行業碳減排具有重大意義,預計再生鋁行業將進一步發展。

水泥行業預期將通過控制產量以實現碳中和。不同于其他行業,目前水泥行業60%的碳排放是由石灰石分解產生,35%是煤炭,剩下是電力等,通過節能帶來的碳下降效果遠遠不夠。行業內普遍認為目前核心還是對石灰石的用量。但是水泥的特質,石灰石用量下降,產量就會下降,因此預期水泥產量會受到壓縮。

煤炭中長期需求將顯著下降,轉型是煤企當務之急。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短期來看,新能源的發展是需要逐步推進的,而煤炭作為傳統能源具有不受季節、氣候影響,經濟、可靠、穩定的優點。因此我們認為,在碳達峰之前煤炭行業在能源領域仍具有明顯優勢。隨著煤炭資源開發向規?;椭悄芑l展,并且新能源短期內無法解決相關問題,也為煤炭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但在碳中和背景下,煤炭需求整體逐年遞減趨勢已經得到確認,雖然這一趨勢會導致整個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但是煤企如不轉型升級或碳捕捉技術未得到顯著發展將會逐漸失去競爭力,在全社會脫碳生產的情況下徹底消失。

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產業供需空間加速擴張。國家層面在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動能切換,能源結構的調整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我國新能源產業鏈發展目前僅是剛剛開始,未來仍有廣闊空間。光伏與風電裝機容量迎來新一輪上升周期, 2025年至2035年,中國光伏將進入規?;铀俨渴饡r期,到2050年,光伏將成為中國第一大電源,約占當年全國用電量的40%左右。

核電不僅是高能量密度的能源,也是可以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穩定的基荷能源,近年來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發展迅速。十四五規劃不僅提出安全穩妥推動沿海核電建設,建設一批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而且列出了未來五年核能產業需要重點建設和推進的項目計劃表,這無疑體現出國家層面對核電發展步調、技術路徑、產業多元應用、廢物處置等多個關鍵環節的戰略部署。

新能源汽車作為碳中和不可缺少的一環,可以有效解決空氣污染、對外油氣依存度高等突出問題,因此從起步階段開始就不乏政策扶持。目前,新能源汽車上游原材料主要涉及鈷和鋰。2010年以來,中國鈷需求量復合增速達到14.8%,其中,動力電池是用鈷量增長最快的下游需求。預計全球動力電池領域用鈷需求量將從2019年的1.82萬噸大幅上升至2025年的6.35萬噸,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鋰的下游應用中,動力電池占比37%,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是鋰行業高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預計未來5年鋰行業的需求復合增速達到18%-20%。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